“爱干净”是个招人喜欢的优点,特别是现在很多女性,对于自身清洁特别看重——“私处洗液”也由此产生。这些清洗液有的说自己能“抑制细菌”,有的说自己能“治疗炎症”,更多的标配宣传则是“去除瘙痒异味”……
这些卖洗液的商家,也特别了解女性爱惜自己身体健康(尤其是对妇科疾病的重视)的需求,结合“买买买”的心理,还推出各种草本配方、植物精油……
用了这些香喷喷的私处清洗液,真的就能预防妇科病吗?
也许有的女性会觉得,就算不能预防疾病,至少保持清洁、去除异味也是好事呀!
嗯……这种想法是没错,但关键是,这些洗液真的可以做到,就算不预防疾病,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吗? 今天,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“私处洗液”的秘密。 别怕细菌, 它可能是好东西! 有些人以为,所谓清洁,就是要做到“一尘不染”,把细菌全部洗干净才好。但你可能有所不知,其实健康的女性阴道内PH值一般在3.8到4.5左右,还有30多种菌群“常住”在里面,这些菌群在女性的阴道中形成一种生态平衡。 阴道菌群中,大部分都是乳酸杆菌,还有其他的一些需氧菌和厌氧菌。乳酸杆菌也是阴道正常菌群中,最重要的益生菌成员。乳酸杆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和乳酸,从而维持住阴道内的酸性环境,也能抑制其他不良细菌。可以说,在维持阴道自净和抗感染上,乳酸杆菌起着关键作用。 所以,不是有细菌就会“不干净”的! 生态平衡打破→产生炎症 在有益菌的调节下,配合正常的清洁,阴道内的环境就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。但是,一旦内外环境改变,或者某种微生物过度增殖,就会导致阴道菌群紊乱,继而可能引起感染和炎症,比如阴道炎。而用药不慎、年龄增长的激素变化、性生活、生理期很多因素,也会对阴道内的微生态平衡有影响。 阴道炎其实是女性比较常见的妇科炎症之一,但是它容易反反复复的,每次犯起来都痒到坐立不安。之所以会有反复发作,就是阴道内的菌群一直没有达到平衡的状态。或者是当我们身体及阴道抵抗力下降时,一些有害细菌趁虚而入,大量繁殖,就会造成像“霉菌性阴道炎”这类的疾病。 而要治疗阴道炎症,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到之前正常的阴道生态环境。 为什么“洗洗” 不一定“更健康”? 说到这里,相信你已经能够理解:对于健康的阴道来说,只需要保持基本清洁,维持正常的阴道生态就好,并不需要特别的洗液。 但是如果已经有了炎症,那洗液是不是就成了必须品呢? 生病了当然需要治疗,但是这时候的洗液是以治疗为目的,应该算是“药品”而不是“保健品”,更不能随意相信广告,就拿自己的身体来冒险! 这时候应该做的,就是听医生的话,根据医嘱使用有治疗功效的阴道清洗药品。 也许你还有疑问:如果得过阴道炎,那之后用洗液是不是可以加强抵抗力呢? 答案当然是不能! 因为阴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,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,受到清洁、激素、甚至是生活习惯等等很多因素的影响,清洁只是其中一个,而且只要阴道生态系统是平衡的,清水冲洗就完全可以满足清洁需要。 过度频繁的阴道冲洗,还可能破坏了阴道的阴道菌群平衡,不仅没办法提高抵抗力,还可能助长疾病的发生。 看到这里,是不是打消了所谓“爱自己,就做更多私处护理”的冲动呢? 是不是对于一些私处洗液的广告也有了抵抗力呢? 注意清洁是个好习惯,而且,日常的私处清洁,其实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。掌握它们,才是真的能够既省钱省事,又对身体健康有帮助哦~ ①清洁双手。清洗私处之前,一定要确保将双手洗干净,避免把细菌带入。 ②注意顺序。首先应该清洗外阴,之后再清洗肛门部位,以免将肛门部位的细菌带入到阴部,引起妇科炎症的发生。 ③专人专用。接触到外阴的毛巾、脸盆等一定要专物专用。而且在每次清洗之前,都一定要先将毛巾和脸盆洗干净。内裤也要单独清洗,并且跟毛巾一起,经常在太阳底下晒一晒。内裤最好是每天清洗,每天更换,三个月左右就换掉。如果感染过妇科炎症,治疗好之后也要换新的内裤。 ④经期清洗。虽然让大家不要过度清洁,但是每天用清水清洁一次还是推荐的。尤其是在月经期间,一定要坚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,而且要勤换卫生巾,以免引发不良细菌滋生。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,清清爽爽~
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
版权所有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-1
Copyright © 2016 Women'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