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看妇院
为了小团团小圆圆们 中秋夜,他们忙得不亦乐乎【钱江晚报】
作者:信息来源:OA发布时间:2024/09/23 10:41:21

  中秋时节的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,似乎比平时更忙碌。朱依敏教授已经忘了,这是她第几个在岗的中秋节了。

  作为生殖内分泌科主任,这个中秋节她本可以不值班,结果三天假期她却都准时到岗了。“科室里人手比较少,加上平时工作也比较累,节日就多给年轻人放放假,我来顶。”从医多年,包括春节、国庆等在内的所有假期,她几乎都在岗位上。

  而过节最大的仪式感,就是她会点上一大堆外卖,请科室里一起上班的同事们一起吃个团圆饭。“我们不是亲人,却是并肩作战的家人。”



过节不能和家人团聚的“缺失感”

都被患者给填补上了

  尽管是假日,但作为生殖方面的大专家,朱依敏翻翻预约的号子,还是全部满员,“六十七个号子,半天的门诊,要看到下午。”她笑着说。

  在钱江院区的生殖门诊候诊区,很多女性都是一脸愁容。

  “朱主任,我已经备孕三年了,但是一直没有动静。我今天是瞒着家里人过来看看的。”

  “朱主任,我们夫妻俩结婚五年了,前面一直避孕,结果不避孕了,也怀不上了。我们中西医都看过,就是查不出原因。”

  “朱主任,我们是从外地过来的,已经做过一次试管,但是失败了。”

  ……

  面对每一名患者,朱依敏都保持着温柔的语气。“对于生育意愿特别强烈的她们来说,是非常想忽略节假日的概念,心里只想着一件事——有什么办法,能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。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尽可能地仔细问诊,找到原因,完善治疗方案,帮助她们圆梦。”

  “朱主任,今天过节,你们也辛苦了。中秋快乐!”看诊间,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发自内心地对她说。

  朱依敏原本盯着电脑屏幕,略感意外,转头微笑:“中秋快乐!”她顿了顿,想说些安慰的话,“别担心,还有希望。”

  过节不能和家人团聚的“缺失感”,朱依敏说,都被患者给填补上了,“想着能帮助她们生宝宝,让她们拥有生育权,能让家庭完整,这是医生的职责,也是我们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来源。”


大小夜班连轴转

随时待命迎接新生命

  在浙大妇院,平均每半个小时就有一个宝宝出生。今年又是龙年,分娩量明显上升。

  尤其一到像中秋节这样有着特殊含义的日子,产房里就会特别热闹。“今年不知道又有多少宝宝的小名叫‘团团’或者‘圆圆’了。”护士们打趣道。

  男助产士江鹏跟着笑,心里却有点百感交集。中秋节当天正好轮到他大夜班+小夜班,这就意味着从0点开始,他就进入工作时间,一直到早上8点;下午4点到凌晨12点,他得继续上班。

  做助产士十年,这样的工作节奏和强度,他早已习惯。“就是有点对不住老婆。今天她正好调休,在家里管两个小崽子。”

  江鹏是河北唐山人,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浙大妇院成为一名男助产士。“男生嘛,体力好,原本以为会进入急诊。没想到进了产房,更没想到的是,产房比急诊还忙。”工作头两年,他还想着回老家,如今已经五年多没能回去,更别说陪父母吃一顿完整的饭了。


  在产房里,产妇们的“发动”是不可控的,助产士需要随时待命,其职责常常比产科医生还重要,需要全程观察陪伴、心理疏导等。

  “你表现很棒。现在宫口已经开到八指了,再努努力。”这名产妇坚持自然分娩,已经忍受着疼痛连续了好几个小时了,江鹏一边鼓励着产妇,一边观察其情况和胎位。即使已经到了八指,后面的情况随时在变,他一点都不敢松懈。

 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努力,产妇成功分娩了一名男婴。江鹏也松了一口气,将小婴儿轻轻地放在产妇怀里。在他的“战绩表”上,又增加了一笔。

  然后他又马不停蹄,赶紧去安抚另一名正在等待分娩的产妇。快步走着的时候,他掏出手机,看了眼时间:清晨610分。他在微信置顶的家庭群里,写下“中秋快乐”,按键发送。


记者 杨茜 通讯员 孙美燕

联系方式
  • 妇院微信

  • 妇院微博

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

版权所有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   浙ICP备05080900号-1
Copyright © 2016 Women'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