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看妇院
暖心!下肢畸形患者手术时无法固定,两名护士全程为她护驾【钱江晚报】
作者:信息来源:发布时间:2020/05/13 08:32:03


  无影灯、手术钳、吸引管,蓝色的手术衣、手术帽和口罩……手术室的一切都是冷色调的,它代表冷静和理性,也给人一种冷冰冰的疏离感。

       但看似冷酷的手术室,其实时常闪烁着温暖的微光。浙大妇院手术室支部的一张照片就记录下这样一个暖心的瞬间。

  照片里,两名年轻的护士站在患者两侧,一人抬着一条腿。这样的姿势,她们维持了近1个小时,直到手术结束。

  浙大妇院手术室支部书记、科护士长徐红艳说,“很多患者都对手术室有恐惧感,我们希望建立一支有温度的手术室团队,守护患者安全的同时,也消除他们的恐惧,让他们感受到温暖。”

  手术室支部成员童晨希长了一张娃娃脸,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让她充满童真感。见到她时,她刚结束一台手术,手术帽上印满了“Thanksgiving”,意为“感恩”。

  这位患者是55岁的汪阿姨(化名),反复下腹疼痛一年多后来到浙大妇院就诊,需要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。

  对一家高水平的妇产科专科医院来说,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个简单的小手术,但汪阿姨的情况比较特殊。她在8岁那年患上骨髓炎,落下了下肢畸形的后遗症,右侧髋关节内翻,双侧膝关节强直。

  童晨希说,汪阿姨可以独立行走,但走路时一瘸一跛的,走路速度比平常人慢很多,“我们医生护士手术前就担心她双腿不好固定。”

  汪阿姨做的手术叫做“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及诊刮术”,术中要保持膀胱截石位,也就是把双腿分开、抬高后用器械固定住,这样能为医生提供最宽阔最清楚的手术视野。

  但她躺上手术床后,医护人员就发现她畸形的下肢无法很好固定,于是童晨希和另一名护士一人抬一只脚,当起了“人肉支架”,为她手动固定。

  汪阿姨身型瘦小,腿算不上特别重,但手术1个小时都保持同一个抬举的姿势,两个小姑娘还是累得够呛,不一会就满头大汗。手术中,她们还要和半麻的患者保持交流,询问她有没有不舒服,并完成其他常规的手术操作。

 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,汪阿姨术后被送回了普通病房。而此时,两位护士的双臂已经酸爽无比,抬起来都不自主地发抖,然后她们又马不停蹄地走进了下一台手术的手术室……

  和冷冰冰的手术室不同,手术室支部办公室的基调是暖色的:大朵大朵绽放的牡丹国画、遒劲有力的书法、一应俱全的小食角……它为护士们提供了一个小憩的“家”,养精蓄锐后再上战场。

  徐红艳介绍,墙上的牡丹国画出自护士曹敏媛之手,书法是支部成员房申胜的大作。房申胜小学3年级就开始学书法,每年过年都会给同事们写对联和“福”字,现在手术室病人入口处,还挂着他手写的“福”,“我们不仅要给患者带去温暖,也希望在支部成员内部创造一个有人情味的氛围。”

  手术室支部的多才多艺还体现在科普宣教上。宣教手册上有护士蒋丹凤手绘的漫画,详细介绍了患者入院后、手术前的各项步骤和注意事项。相比于专业的医学术语,这些可爱的漫画简单易懂,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也都看得懂。

  本报记者 张冰清

  通讯员 孙美燕 孙杜鹃

联系方式
  • 妇院微信

  • 妇院微博

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

版权所有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   浙ICP备05080900号-1
Copyright © 2016 Women'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